打印

[心语] 五味书斋——第一期【文心闲谈】话题交流有奖活动(6月12日截止)

0
现在突然说讨论人性这个问题!我突然就想到韩寒在第一届新概念大赛的作品,倍感心有戚戚焉,
    我认为人性区别与兽性,是人后天受到年龄,环境,社会,地位而后天形成的东西,比赛中那块布,刚入水时就像我们刚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只有兽性,每天就是要吃饱穿暖,只要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就够呢,随着慢慢的长大接触社会,慢慢的被教导要这样,要那样,克服自己的兽性,来与人相处以便更好地活下去。
    我认为人性就是后天被人们所强加上的行为准则,以便与这个社会,或者说与其他人相处的标准,以便是这个社会能够良性的发展下去。善恶定义的标注为凡是有利于社会的有利于其他人的便为善,不利于社会或者其他人的便为恶,      而善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甚至很多民族的善恶标准完全相反,或者说是对立。
    我们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就人性来说我们很多时候要承认灰色地带的存在,很多事不是善恶这样简单地两元分法就能说清楚的,而且就一个人而言善恶就在一瞬间,不用纠结太多,还是那句话凡事看开遇事多想想,这就行呢

    今天又睡呢一觉,思考呢半天,所谓人性就是社会的道德规范,以利他为前提,是社会发展基石,它的反面是兽性,也就是自己生存的本能,是利己的,我们不能形而上的看待人性,所有的人性立论基础是建立在兽性的基础上的,只有满足基本的兽性,所谓的人性才能建立起来,就像现在我们的社会宣传什么不顾家庭,不顾儿女,为D奉献一切,从实际效果看还是失败呢,只有遵循社会规律才能走得更长

[ 本帖最后由 cigars 于 2012-6-7 21:35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1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6
  • 风之徒 威望 +1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6
  • 风之徒 金币 +50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6

TOP

0
说道人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字经中的教导“人之初,性本善”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给人性的定义。

之后留学海外,接触到基督教,圣经上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那时我们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在伊甸园犯的罪,一直在人类血液中,那是原罪。人性本恶,所以我们不断赎罪。

在工作后,偶然读到欧阳修一段话,人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让我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

人性只是我们对一个非实体的定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最初,它应该是无,是空,只有我们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有了人性。

等我生活阅历再增加,对人性会有越来越多的认识

[ 本帖最后由 bloodrainy 于 2012-6-7 03:0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金币 +10 娱乐奖,恭喜~ 2012-6-14 00:10
  • 风之徒 金币 +10 感谢参与 2012-6-8 00:07

TOP

0
《辞海》中对人性是这样定义的:人的各种特性或属性的总和与概括。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所决定的。人性具有历史性,它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性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性。我本人十分赞同这种观点。
众所周知,在脱离了原始社会之后,人类所生活的社会都是阶级社会,那么,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带有他本身所在阶级的深深的烙印。这里所谓的“阶级”是广义的,是可变的,比如,一个公司职员,在家中,他可能是父母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子女的的父亲,在单位,他可能是领导的下属,是平级员工的对手或伙伴,是下属的领导,等等。那么,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意味着不同的阶级,也必然意味这在这些不同的阶级中,表现出不同的人性。
说起来有点拗口,实际很容易理解。比如,在父母面前,他会表现出孝敬、恭顺的一面;在子女面前,他会表现出慈爱、威严的一面;在领导面前,他会表现出谦虚、谨慎的一面,在下属面前,他会表现出强势、严肃的一面。很难想象,如果这些反过来,那么这个人会被认为怎样一个不正常的人。
所以,人性的表现是带有明显的阶级性的,是随着社会角色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威望 +1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6
  • 风之徒 金币 +50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6
  • 风之徒 +1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6

TOP

0
版主留言
风之徒(2012-6-8 00:09):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6-6-20/1306142.shtml
狗,是我最爱的动物,喜欢它的忠诚喜欢它的温顺还有它的善解人意。
  都说,狗是我们的祖先由狼驯养而成的,我却不信。
  人性,温和善良。狗性,忠诚温顺。狼性,嗜血残忍。
  这三者,人性最为不可把握,因为,人的暴烈不可掌控。当人性出现裂变,深陷入追名逐利深陷入仇恨之时,比狼更可怕,可以杀人于无形。
  很多的时候,人的世界比动物世界更要弱肉强食,动物只为食物和配偶才起纷争,而高级动物的人,要面对的岂止是食色性?

TOP

0
人性很难讲清楚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就是品行的真善美,做人真诚,为人和善,讲究美德。但现在这个社会一切向钱看,把这些优良的品德都抛弃了,为了自己的私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够做的出来。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做一个讲究真善美的人,讲究诚信,讲究知恩图报,讲究感恩。所有的这一切都会为你,为你的朋友和家人带来开心,带来好运。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金币 +6 感谢参与 2012-6-8 00:10

TOP

0

读汪曾祺先生《螺蛳姑娘》有感 — 人性善变!

小弟愚钝,人性为何不能明断。我只能道:

“人性善变!”

前些天吃了母亲烧的一道酱爆螺蛳,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奶奶讲的《螺蛳姑娘》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老实的种田郎在水边拾到一硕大美丽的螺蛳,便在家中以水缸供养之,谁知后来自田中归来,家中饭菜却齐齐整整,如此约有数日之久,种田郎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所以然,一天便早早收工,悄悄来到自家的茅屋边,从门缝外窥视,却见一绝色女子自水缸中的螺蛳壳中缓缓而起后,便径直来到灶间动手做饭做菜,种田郎于是推门而入,抢过螺壳,求那螺蛳姑娘与之成婚,姑娘含羞自是允了,由此家中丰衣足食,螺蛳姑娘生下一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甜蜜幸福。

不想前日无聊在网上搜出汪曾祺老先生的《螺》一文,与儿时所听故事颇有不同。

孩子渐大,异常顽皮,偶然翻出螺蛳壳来,被种田郎发现了,于是戏道:“丁丁丁,你妈是个螺蛳精!当当当,这是你妈的螺蛳壳!”却被外出归来的螺蛳姑娘撞个正着,红着脸的螺蛳姑娘当即跳入螺壳,遂无影无踪。种田郎悔恨交加,每日里形单影只,去河边看水流汤汤,却再不见了温柔的螺蛳妻。

读罢,感慨人性确实善变!

此农家汉子未遇螺蛳姑娘时,日子艰苦,不善打理生活,邋遢度日。

螺蛳姑娘见他纯朴,委身与他,育下一子,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可汉子婚后却不思进取,百般奴用姑娘也就罢了,却还污辱姑娘,姑娘一气之下钻回螺壳,他方知后悔已是迟了!

可能他的人性也并不是极坏,却太善变,伤人伤己。

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一则小笑话:

“男人婚前像孙子,言听计从;婚时像儿子,学会顶嘴;婚后像老子,发号施令。”

其虽有玩笑之意,但细细想来,也确有几分道理。

也许当今这个社会,我们再也做不到古时夫妻间那种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但我们最起码要懂得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我想一个人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也枉谈人性之真善美,而这样的人也不会、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慕!

善变之人千千万,而我也是其中这一个啊。

初来论坛,写回复,发主题辛辛苦苦挣来百把金币。却甚是开心,想这金币够用就行,挺好。

一个多月过去,也在坛子里认识了许多兄弟朋友。聚在一起话题大多就是“今天你菠菜了嘛?”按捺不住内心的欲火,带着我的千余老本下地,小试牛刀。当真是春风得意,很快也成了小小万户候。

可谁知,这几日似遇妖气。屡战屡败,一振不厥。

却还能挖苦自己:

“人生苦短啊!就像睡觉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也像开车,油门一踩不松,一辈子也过去了…财去人安乐嘛!”

哈哈,不是嘛。自己也善变的很,可想环境对一个人的本性影响还是挺大,自己孰善孰恶也不能明辨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为人善变些倒无妨,只要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知恩必报。我想他的人性还是好的!而那些
只会趋炎附势,欺软怕硬,损人利己的人恐怕早已泯灭人性已!

人性善变啊,若变善即为人性。若变恶,真就有那么些狗性了!

PS:因生性懒惰,文中故事乃网上他人所译汪老《螺蛳姑娘》。虽也不算详细,但大致就是这么个故事。各位若得空可自己在网上搜来原文一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金币 +10 娱乐奖,恭喜~ 2012-6-14 00:11
  • 风之徒 金币 +10 感谢参与 2012-6-8 00:10

TOP

0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真是不易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的。运气太重要了,时也运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金币 +10 逢8楼层娱乐奖 2012-6-14 00:23
  • 风之徒 金币 +2 感谢参与 2012-6-8 00:11

TOP

0
人是什么?马克思讲人是直立行走的高级动物,那么什么又是高级动物呢,人是能制造工具并用工具杀动物的动物,这是从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所以人被称为高级动物。综合起来人的定义就是: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并且能够不断创新和改造世界的新的高级五种。
那么人性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即使是神仙出现,你集齐了七颗龙珠也无法得到一个最佳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太大,抑或说有些太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大可一笑置之。但是好像人性的主张好像有三大派别网上搜了一下得出以下结论:
      主张人性本善的  东方: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张之洞 西方:莎士比亚
  主张人性本恶的  东方:荀子、韩非子 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维利、马丁路德、加尔文、霍布斯、斯宾洛沙、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弗洛伊德
  主张无所谓善恶并存,谁也不主导的 东方:老子、苏轼、陈独秀、孙中山  西方:泰戈尔 卢梭 马克思等  
我的观点偏向于第三主张,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有点中庸的感觉,对于大多数问题总喜欢折中考虑,不过也对,矛盾就是这样的既对立又统一,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哎又说了一大堆废话,不论一主张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不迫害别人的前提下走进自己的路,那你也就是本性好的了,这年头想让人做好事做好人太难了,只要大家不害人就足够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金币 +50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7
  • 风之徒 +1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7
  • 风之徒 威望 +1 活跃奖,恭喜~ 2012-6-14 00:07

TOP

0
人性是善是恶,东西方思想有着不同的认识。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思想认为人性本善,而西方则认为人性本恶。而对于我而言,我认为人性本没有善恶之分。人性善恶的形成往往是受其所生存的环境后天影响的,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其形成的人性往往是善良的;而与之相反,生存在一个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其人性往往是扭曲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金币 +8 感谢参与 2012-6-8 00:13

TOP

0
人性就是一枚硬币,正面善背面恶。

在我们苦短的生命历程中,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硬币总会让你去掷的。

其实善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掷硬币时,是否知道选择的后果?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风之徒 金币 +4 感谢参与 2012-6-8 00:13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