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春晚的变化(2月话题)

0

春晚的变化(2月话题)

              春晚的变化

  在我们小的时候,春晚、饺子、压岁钱、守岁、放鞭炮等等,都是我们过年
时必不可少的节目。

  那个时候,只要家里有条件,我们都会看春晚。因为,那个时候的春晚对于
我们来说,那不仅仅只是一个电视节目,更多地是代表着我们和家人的团圆和欢
乐。

  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别说是在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甚至等到开学
之后,我们都还会和同学们讨论春晚里的节目。似乎,那个时候能看春晚在小伙
伴中就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或者借用《大腕》里的那句话:「你不看春晚都
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可是到了现在,特别是在近几年,春晚对于我们来说,其意义基本上变了味,
以前我们看春晚,是为了能够看到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是为了能够不脱离在
小伙伴们中的「时尚地位」;而现在,我们现在看春晚,更多时候却是为了准备
和朋友吐槽时的「料」。

  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春晚,没有什么牛逼哄哄的特效,也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花
样儿。说白了,就是一些人儿在台上表演,我们在台下或电视机前观看,就是一
个大型的「迎春晚会」而已。可是就是这样对于现在来说是十分「朴素」的形式,
却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好不夸张的说,甚至是「念念不忘」!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春晚似乎大部分都是主旋律歌曲和相声(PS:不
要问我什么是主旋律歌曲,不懂的请自行百度)。虽然不像是现在的那些流行歌
曲那么多主题和形式,没有什么说唱、也没有什么火星文,但是,这些仅仅只是
宣扬爱国情怀或者爱情的歌曲,却能让人为之共鸣,难以忘怀!

  像《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龙的传人》等等这些歌曲,对
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到现在都是记忆犹新。而之后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故乡的云》;叶丽仪的《明天的太阳》;潘安邦的《跟着感觉走》、《外婆的
澎湖湾》;韦唯的《爱的奉献》;张晓梅的《好大一棵树》;姜育恒的《再回首》;
甄妮的《鲁冰花》等等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毫不夸张地说,春晚成就了
这些人和这些歌,这些人和这些歌曲成就了那个时代的春晚!正是由于他们的相
互结合,才有了我们童年时候对于春晚的最美好的记忆!

  再看看近几年的春晚,除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曲能够让人共鸣,其
他的歌曲不是在「炒冷饭」,就是「神曲」。特别是那首《倍儿爽》,当时听到
这首歌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斯巴达克了!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不小心转台了,这
还像是我们小时候心目中那「高大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吗?!这还是我们童年那
最美好的回忆吗?!

  小的时候,春晚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相声、小品这类语言类的作品,如果我
没有记错的话,小品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好像就是从春晚上发展而来的。

  像《巧立名目》这个相声应该很多人都看过吧?那一声「领导,冒号」带给
我们多少欢乐!还有《五官争功》、《警察与小偷》、《论捧》等等经典的相声
小品,也是我们童年珍贵的回忆!

  那时候春晚的相声和小品,还常常能够在学校里文艺晚会上看到,是同学们
争相模仿的作品。甚至有些相声和小品,虽然已经看过多遍,但是依旧能够让我
们捧腹大笑!

  相声界老一辈的大拿也基本都是在那个时候的春晚上出现的,像:姜昆、侯
耀文、侯宝林、马季、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巩汉林、冯巩、牛群、赵本山、
宋丹丹等等优秀的相声演员,他们的成功和春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的童
年正是在他们和他们那些优秀作品的陪伴下度过的。

  还记得以前每天傍晚的「幽默驿站」这个节目,它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绎历年
春晚中优秀的相声和小品,虽然它播出的相声和小品我全部都看过,但是这并不
影响我对其的喜爱。有的时候,如果没有它的陪伴,我甚至难以吃得下饭。

  而现在的相声和小品,比起从前来说,给我的感觉却是少了些真实生活体验,
取而代之的却是多了些政治上的需求。

  别的不说,就说说近两年的春晚,像13年春晚中的《搭把手,不孤独》这
个小品,它设计了一个不在场的角色——助人为乐的老师傅,当郭冬临扮演的人
物回忆起他时,舞台上响起了音乐,这固然有助于煽情,但破坏了节目的现实感
与可信性,暴露出「人为」的痕迹。还有《你摊上事儿了》这个小品在结尾时,
设置了道德说教,意思不错,但其表述却稍显直白,给人感觉十分虚假。

  14年的《扰民了你》,从整体上来说,笑点不多。蔡明还是继续坚持着她
在去年春晚中那「毒舌老太太」的形象,将大鹏一行人骂的狗血淋头。但说实话,
这些却和以前的春晚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句实在话,现在我们对春晚的各种吐槽,其实也正是我们对其深爱的表现,
正所谓「爱之深而责之切」!但是,这难道不说更体现着近年春晚越来越难以出
精品节目的事实吗?

  现在的春晚究竟是一台苦心设计、精心制作的文化大餐,还是逐渐沦为食之
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是春晚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从春晚中找到一些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众口交赞的甚至
让我们的心灵为之共鸣和震撼的佳作,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而
不只是那些让人看了之后倒胃口的「渣滓」!

  我不希望在多年之后,真的出现网友们说的情况:观众回忆某届春晚,却只
是记起结尾的那首《难忘今宵》!这是多么令人可悲的事情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Truman 金币 +88 活动非评比部分奖励 2015-2-2 16:26
  • Truman 原创 +1 1 2015-2-2 16:20
  • bf4600 +1 感谢支持尽言楼! 2015-2-1 23:12

TOP

0
还是觉得难忘今宵是春晚的特点,不看春晚的原因也有很多,现在电视手机都普及以前看春晚是看节目,因为远来电视的节目特别少,记得小时候看看别人家有个有线电视就特别高兴,我家是农村的,有线电视哦能接受到中央电影频道,电影频道经常放电影,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都特别高兴,现在互联网普及了,都在网上看电视什么的,对于春晚的节目期待没有原来高了,第二是经济发展了人也有钱了,很多人过年不是喝酒打牌。就是去唱歌上网,原来人经历条件不是特别好,没有这么多娱乐项目,所以看看春晚也可以,现在看春晚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因为这个特别好看,因为春晚的节目已经不新奇了,现在春晚都开始请注明导演开始策划了,我觉得春晚要想继续火,得改,春晚现在的已经跟不上潮流了,要让有新潮要让很多人觉得新奇,觉得好看,只是我的一面之词,我也想让春晚变得更好,希望今年的导演有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实施。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bf4600 金币 +19 认真回复,奖励! 2015-2-2 08:27

TOP

0
说到底还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娱乐的方式多了很多,过年能吃到穿到的平常也都能,所以感觉过年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了。近两年春晚的进步还是能看得到的,而且像我们这种N线城镇,很多人没什么娱乐项目,还是看电视居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bf4600 金币 +5 认真回复,奖励! 2015-2-2 15:13

TOP

0
我到不同意楼上的,我和我侄儿一起过年,其实我不老,就22,侄儿5岁,他死命的要玩电脑,应该是电脑对下一代的影响,前几年我也不会陪着爷爷奶奶老老实实的坐那看春晚,讲的就是网络春晚,现在长大了,我发现看的不是春晚,是情怀,是陪你看春晚的人!
2013的春晚,不是加入了微信红包么,也算是微信的和春晚的共同突围,结果微信火了,春晚反倒没火。
而且春晚的定位太难,晚会,又不能弄的跟演唱会一样。全国13亿人吃一道菜,那必然肯定是大众口味的,必然有些人,有条件的人,就不想吃,出去是海鲜(打麻将 k歌)不是更好么,所以春晚的突破点,如同罗永浩卖锤子手机一样,那就是个情怀,如果情怀这张牌打好了,想必很多人会陪着爷爷奶奶看春晚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bf4600 金币 +14 认真回复,奖励! 2015-2-2 22:45

TOP

0
看了楼主的帖子感受颇深,以前小时候每逢过年晚上必看春晚,但是现在的春晚节目样式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不停的在炒冷饭。
网上曾近看到一段话,为什么以前的人都看春晚因为那时候没有别的事可以做,现在年30晚上可供选的方向太多了,以致小一辈都没有什么心思去看。
所以春晚不在去改变突破的话,会和我们脱节而越来越远。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bf4600 金币 +7 认真回复,奖励! 2015-2-3 08:36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