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社] 普通话、标日和标韩的塞音清浊浅谈

0

普通话、标日和标韩的塞音清浊浅谈

 
普通话、标日和标韩的塞音清浊浅谈

  先声明,这不是正式论文,在下只是随便说说,欢迎大家多指正。
  塞音,是辅音的一类,各种语言基本都有,只是有的种类多些,有的少些。这篇小文中的塞音只谈狭义上的几个爆破音,即双唇音、舌尖中音和舌根音。清浊,指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振动的就是浊音,反之则为清音。清浊音又分别有送气和不送气两类。因此,本文所涉及的实际只限于【b】【b’】【p】【p’】【d】【d’】【t】【t’】【g】【g’】【k】【k’】等音。
  举几个例子:英语中“bed”的字母“b”,就是不送气的浊音;英语中“put”的字母“p”,往往是送气的清音【p’】;英语中“spell”的字母“p”,由于失去爆破的缘故,则一般会变成不送气的清音【p】。至于送气浊音【b’】,多数语言都没有,梵语似乎有,古汉语是否有则不能确定。
  先说普通话。很遗憾的,普通话的塞音只有六个音位,即【p】【p’】【t】【t’】【k】【k’】,全都是清音,没有浊音。有些同志没有学过小学,认为普通话的“波”“德”“歌”的辅音都是浊音,实大谬矣,因为发这些辅音时声带并没有振动。如此一来,普通话讲得好的往往倒很难分辨别人发的浊音和不送气清音了。而且这也导致了普通话中大量的同音字,给语意辨别带来了很大困难。
  标准日语的塞音倒是有浊音的。比如“ば”的辅音【b】就是浊音,而“ぱ”的辅音【p】则是清音。但很可惜,标准日语不分辨一个音是否送气,所以“ぱ”有时听起来像是普通话的“巴”有时又像是普通话的“葩”,而没有一个汉字的普通话读音是能和假名“ば”相对应的。
  韩语比较奇怪。虽然没有浊音,但韩语的塞音竟然也分三种,分别是送气清音、不送气松清音和不送气紧清音。以双唇音举例,即【p’】【p】和【?p】,这种现象是非常少见的。这个送气清音比较好理解,和普通话的送气清音基本相同,不送气清音的松音和紧音则比较难分辨。实验表明,松音和紧音的声带震动起始时间基本是相同的,区别主要是在闭塞时间上,松音很短,紧音则比较长,普通话不送气清音的闭塞时间一般是介于二者之间的。
  再扩展一下,古汉语是有清浊音区别的。举例来说,三十六字母中的帮纽即【p】, 滂纽即【p’】,而并纽则是【b】,所以在以前“布”字和“部”字从声纽上看就完全不是同音字。
  以上是个人一点体会,或有不确的地方,希望多批评。
  注:【?p】中的问号请看做喉塞音符号吧,有的文献标注时紧音就使用喉塞音符号注明。
  最后再说一下,论坛的Discuz!代码和我的文章有冲突,所以表示音标的方括号用了全角的,改了半天,太痛苦了。
 

[ 本帖最后由 submani 于 2010-11-28 22:52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4 06:51